华东理工大学药学学科起源于1953年建校初期的“化学制药工学”,是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的摇篮。1986年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9月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办学成立药学院以后,药学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2005年12月药学本科专业获批招生,2006年1月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1月获批设立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3月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2011年11月经上海市科委批准设立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2012年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2016年进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本学科在2008年的教育部第二轮学科评估中,与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并列全国第十(共26所高校参评);2016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国内B+行列(并列第12位)。2017年1月“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成为我校第五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师资队伍:本学位授权点目前共有硕士生导师53名(其中本校第一主招37名)、博士生导师34名(其中本校第一主招22名)。本校第一主招导师队伍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5名、上海市浦江学者17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4名。本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中,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4%为海外博士),75%为4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71%具有国外一年以上研究访学经历。
科学研究:本学位授权点依托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制药工程与过程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开展创新药物发现研究与人才培养。学院建有公共仪器服务平台,各科研平台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千万元,其中价值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超过150台(件),能够满足本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图书馆总藏书量309.3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4.3万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完全满足专业文献资料查阅的需求。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200余项,到款经费达8000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460余篇,其中在Nature和Cell子刊发表7篇,在药学顶级期刊J Med Chem发表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25项;出版专著5本;成果转让2项;科研成果获奖4项,含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并在分子荧光探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不对称合成等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人才培养:本学位授权点设有六个培养方向,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设计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和药剂学,各方向之间已形成紧密合作团队,开展创新药物发现研究和人才培养。本学位点2007年开始招收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生,2009年培养出第一名医学博士;2009年硕士生开始按照一级学科统一招生、统一培养,2012年起博士生也按照一级学科统一招生和培养。近五年共招收硕士生354名,博士生110名;近五年授予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193名、博士学位76名。2010年起我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协议,每年2个名额。2012-2015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
学术交流:本学位授权点国内外学术交流十分频繁。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或授课20余人次,每年约10%的研究生在校外兼职导师实验室进行研究,同时,还有多位博士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国外著名大学进行为期1-2年的联合培养。我们也接收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其中两位越南籍留学生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获得博士学位。
学科特色:从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与国内大多数药学院校具有很强医学背景不同,本学科是理工结合,与制药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特色鲜明。本学科的优势与特色是:1)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整体年轻,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已获得5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人才称号;2)本学科充分发挥理工结合的优势,方向设置紧密围绕创新药物发现研究,已在部分方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3)本学科发表学术论文质量较高,近五年有ESI高被引论文5篇,2017年1月“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行列;4)人才培养面向制药行业。我们培养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深受国内外制药企业的欢迎,已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等制药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