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黄瑾教授团队结合本科教学特点,对现代药物研发早期阶段常用实验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成功将其引入药学本科教学的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相关成果被选为内封面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国际著名教育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
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由于具有所需样品量小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数以万计的化合物活性测试等特点,可极大降低药物发现早期阶段所需成本及失败风险,已成为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该项实验在大学课堂或实验教学领域很少涉及。黄瑾教授负责的《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团队将课题组科研工作中常用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优化后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前沿性及科学性。
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基础教学成果,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以科研实践带动教学活动优化、提质、升级,促进教学发展,可不断丰富、充实和提升教学资源,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一直以来,药学院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倡导教师教学与科研联动,以科研实践促进教学发展,实现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上述教改论文是学院继叶金星教授(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21, 98, 2, 572-576)及张敏副教授(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22, 99, 5, 2101-2106)后又一科研反哺教学、科教融合引领本科教学的代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