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院邓卫平课题组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0-12-13   访问次数:474   作者:邓卫平

我校药学院邓卫平教授课题组在非酶催化二级醇动力学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会杂志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132, 17041,影响因子8.58)。

通过对映选择性酰化过程进行醇的动力学拆分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二级醇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在早期这一过程主要通过酶催化实现。自1996Vedejs课题组报道首个以非酶催化剂催化的二级醇的动力学拆分以来,相继有许多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各种新型非酶催化剂,希望在获得高选择性的同时能够改善酶催化剂的底物专一性及反应条件的苛刻性等缺陷。虽然这些催化剂有了更好的底物普适性和反应条件耐受性,但它们的选择性仍有待于提高。

邓卫平课题组的胡斌博士将平面手性DMAP类骨架和二氢咪唑骨架(DHIP)巧妙的结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同时具有中心手性和平面手性的亲核催化剂(Fc-PIP)。将催化剂应用于二级醇的动力学拆分中,不仅有很好的底物普适性和反应条件耐受性,同时还获得酶催化所能达到的S(选择因子S达到1892),这是首个达到酶催化水平的非酶催化剂。

邓卫平教授于2005年受聘于我校药学院,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课题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获得浦江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以及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等经费的支持,近两年发表SCI论文8篇。去年以来通过学校的中英双边合作,成立CASE联合实验室,作为校方的联系人之一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John Fossey博士建立了紧密的研究合作,同时也共同申请得到了国家基金委的青年外国科学家项目,执行期一年(2011年)。本论文研究项目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及111计划的资助。